为家乡添新绿——林海日报融媒体报道组到库都尔林业局采访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8-06-01   编辑:库都尔森工公司(林业局)  来源:  点击量:
[ 加入收藏 ] [ 字号 ] [打印] [ 纠错/意见 ]

兴安五月,万物复苏,正是林区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大会战在库都尔林业局打响。干部职工化身“植绿、护绿、爱绿、 兴绿”的绿色文明使者,种一棵树、增一片绿、献一份情,掀起了共建绿色家园的热潮。 

植树绿化掀高潮 

5月12日是林区植树节,库都尔林业局400多名干部职工带好工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前往植树现场。刚刚运来的云杉苗木,在植树现场等待着被人们植入泥土,扎根新家园…… 

“植树就是植富,造林就是造福。”

“林区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植绿护绿,尽我所能。美丽林区,青春建功。”

 ……

口号声响彻云霄。 

林业局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干部职工热情高涨。 

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干劲十足!分苗运苗、挥锄填坑、扶苗踩实、技术指导、浇水保苗……每个环节他们都做得一丝不苟,确保栽植一株,成活一株。 

森林经营管理科更新种苗股股长刘德文说:“为了保证这次栽植质量,我们提前进行了株行距布点,备土和水源。配备了12名技术员,在现地巡回进行技术指导,从整地质量、栽植要领、浇水方法每个步骤都详细讲解或亲手示范。” 

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投身植树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能为家乡增添一抹新绿,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一件特别荣幸、特别有意义的事儿。”支部书记李蒙敏说。 

青春志愿红,植树我先行。青年志愿者姜懿芳表示,青年人要做植树植绿的“先锋军”、护树护绿的“守护人”、爱树爱绿的“宣传者”,用实际行动将绿色文明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100多亩荒地披上了绿装。8000余株云杉幼苗,洋溢着勃勃生机。 

今年,库都尔林业局将完成义务植树8000株,人工造林4000亩,补植补造20000亩。 

不负春光绘新绿 

眼下,正值库都尔林业局育苗生产繁忙期,原林苗圃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人勤春来早,春来人更勤。这句话对于育苗工来说,最合适不过了。由于当前时间紧,任务重,育苗工每天早上六点就来到圃区,将从冷藏苗窖中取出的树苗,熟练而迅速地灌装到容器杯里,平均五秒一个,一人一天就要完成3000袋的任务量。在这片沃土上,他们将培育出90万袋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容器苗用于植树造林。 

灌装容器苗是个精细活,需要耐心和细心,育苗工、生产技术员大部分都是女将,生产技术员要在地垄间时时进行监督指导,对每一垄容器苗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把关。 

生产技术组组长刘文芝说:“灌袋一定要保证质量,苗栽得不宜过深,要栽正,不窝根、不露根,土要填满、踏实。” 

浇水是确保容器苗成活的关键环节之一,晴天时浇得次数多一些,一天两次到三次,一次浇二十分钟。在灌装完成区,职工杨金波正在查看浇水情况。 

一眼望去,一袋袋容器苗整齐地排列在苗床里,一个个米粒大小的芽苞里裹着淡淡的绿色,浇过水愈显青翠,今秋明春就能将这片绿色的希望播洒到荒山上。 

原林苗圃将新建的20亩圃区作为大苗定植区,计划栽植的树种达20余种,有丁香、水曲柳、红瑞木、白桦、榆树、小叶丁香、接骨木等,不断满足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需求。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一抹流动的红色点缀在新圃区内。原林苗圃“青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正在挥锹铲土、扶苗踩实、提水浇灌,忙得不亦乐乎,一株株新栽的云杉苗木在春风中摇曳。 

占地88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也是寻找春色的好去处。记者看到,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培育下,嫩绿的西伯利亚红松幼苗已经破土而出,像撑开的张张绿伞,十分惹人喜爱。技术员宋程程说,每播下一粒种子,心头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期盼和欣喜。 

大棚内,陶兴义和王淑芬夫妇精心培育着花苗。一人负责栽花、一人负责浇水,配合得十分默契。王淑芬告诉记者,不出三个月,栽种的鲜花就会陆续盛开,将把库都尔林业局装点得更温馨、更生机盎然。 

原林苗圃主任兰福生介绍说,今年,原林苗圃将积极培育本土优势树种和经济林木,努力打造优质种苗供应基地。 

“天保工程”实施二十年来,原林苗圃累计产苗量达6400余万株,完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高寒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沙棘嫩枝扦插技术研究项目。他们用真心栽培绿色,用真情呵护绿色,用汗水浇灌绿色,用智慧创造绿色,在林海深处谱写出了一曲曲绿色的赞歌……(林海日报记者 朱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