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森公司(林业局)党委中心组2015年10月份学习计划 |
发布时间:2016-03-08   编辑:库都尔森工公司(林业局) 来源:  点击量:
|
库森公司(林业局)党委中心组2015年10月份学习计划
2015年10月8日 自学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司网站—《林业资讯》栏目 内容摘要: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开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篇章。《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二、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四)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 (五)推进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 (六)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七)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九)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 (十)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 (十一)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十二)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十三)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十四)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十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十七)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十八)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 (十九)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六、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二十一)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 (二十二)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二十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二十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六)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 八、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二十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二十八)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十九)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 (三十)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 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2015年10月15日 集中学习 学习内容:观看《专家讲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讲座 内容摘要:以微课的方式,每节讲述一个知识点,讲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反“四风”等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三、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反“四风” 反对形式主义 五、反“四风”反对官僚主义 六、反“四风”反对享乐主义 七、反“四风”反对奢靡之风 八、为民务实清廉中的“为民” 九、为民务实清廉中的“务实” 十、为民务实清廉中的“清廉” 十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十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照镜子” 十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正衣冠” 十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洗洗澡” 十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治治病” 十六、增强“四自”能力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十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十八、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精神 十九、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五个更加注意 二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5年10月22日 自学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司网站—《林业资讯》栏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 (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原则 (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五)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 (六)建立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体系。 (七)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八)探索建立分级行使所有权的体制。 (九)开展水流和湿地产权确权试点。 三、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十)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 (十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十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十三)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十四)编制空间规划。 (十五)推进市县“多规合一”。 (十六)创新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五、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十七)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 (十八)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九)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 (二十)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 (二十一)建立草原保护制度。 (二十二)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二十三)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 (二十四)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二十五)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 (二十六)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 六、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二十七)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 (二十八)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二十九)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三十)完善海域海岛有偿使用制度。 (三十一)加快资源环境税费改革。 (三十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三十三)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资金使用机制。 (三十四)建立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 七、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三十五)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 (三十六)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三十七)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三十八)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三十九)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十)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八、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四十一)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 (四十二)推行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四十三)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四十四)推行水权交易制度。 (四十五)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四十六)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 九、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十七)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 (四十八)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四十九)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五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五十一)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保障 (五十二)加强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领导。 (五十三)积极开展试点试验。 (五十四)完善法律法规。 (五十五)加强舆论引导。 (五十六)加强督促落实。
2015年10月29日 自学 学习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司网站—《林业资讯》栏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出台《若干意见》,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严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履职行权的监督;适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领导;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若干意见》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和各国有企业党组(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不断完善党委(党组)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
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公司网站—《政策法规》栏目 内容摘要:《条例》共分8章、39条,对党组设立、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等作出全面规范,对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提出明确要求,是党组工作方面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总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总 则 (四条) 第二章 设 立 (四条) 第三章 职 责 (九条) 第四章 组织原则(五条) 第五章 议事决策(六条) 第六章 责任追究(七条) 第八章 附则(四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