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都尔森林工业有限公司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
发布时间:2022-12-16   编辑:库都尔森工公司(林业局) 来源:  点击量:
|
库都尔森林工业有限公司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2022年,库森公司统筹生态建设、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党的建设,明确建设“江源库都尔、红色库都尔、文化库都尔、现代库都尔”的企业战略定位,勇毅前行,主动作为,稳步推进改革进程,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切实提升综合实力。 一、抢抓主责主业,生态保护坚强有力 一是高效开展资源管理工作。严格建设项目审核管理,规范审批直服项目4个;聚焦整治违规违法占用、开垦、污染草原林地和案件查处,排查4起问题案件全部办结;查实违法占用林地12处,全部移交森林公安查处;建立健全两级林长制工作方案等制度;全面完成伐区拨交、资源档案管理等工作任务。二是全力完成森林经营任务。全年完成森林抚育18.5万亩;重点地段绿化1295.2亩;义务植树0.68万株;大地新播育苗44亩,产苗量425万株;换袋容器苗30.9亩,共420万株;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项目4万亩,公司本级完成20,032.2亩,绰尔森工公司援建完成19,967.8亩。三是深入落实防灭火工作。建强机械化快速反应中队、以水灭火中队和索降特勤突击队,提升多兵种、立体化灭火作战能力,在全区航空特勤索降比武中荣获团体第三名。完善了“森林防灭火指挥智慧平台”,把慧眼、浩海、图新地球、无人机通讯等有机融合,实现数据时时传输,不断完善森林防灭火指挥系统和森林防火资源数据库,为科学指挥提供有力数据,平台建设得到了集团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并在全林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连续35年无重大人为森林火灾的辉煌成绩。四是湿地保护持续加强。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库都尔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议书(2020-2025)、内蒙古库都尔河自治区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评估报告等。完善宣教馆设施功能,新建宣传长廊两处,制作科普图册600册;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宣传教育,受众14万余人。监测到国家级保护动物19种,其中驼鹿监测视频被中央电视台选用播出。五是竭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项目;2020年、2021年防火应急路项目;高危火险综合治理项目;2020年管护用房建设项目;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全部竣工待验;2021年管护房建设项目,重建9座管护站主体已完工,2022年管护用房及防火应急路设计已完成,等待占地手续批复。 二、提升发展动能,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进一步修订了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相关议事规则,制定了《库森公司分级决策指南》,明晰“两会一层”权责边界,体制机制运行顺畅。完善了百日攻坚工作台账,逐一销号落实,对标行业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走深走实,对标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对280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新增74项,废除153项,完成工作职能35项,岗位职责354项,出台管理制度汇编,保障了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有效顺畅运行。细化绩效工资考评办法,严格业绩考核结果兑现。 三、坚持精准施策,内控管理全面提升 一是财务审计严格管控。严控预算管理,强化资金兑付,预算资金绩效考核位居林区生态功能类企业榜首。规范完善了阳光采购实施细则,实行采购职能归口管理。严格落实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审计机制。细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使用效率。二是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完善了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纪律,审核上报混岗集体工退休档案308人,审核退休306人。接收新入职研究生1人、全日制本科生6人。三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开展安全检查、专项检查、隐患排查20余次,下整改单90余份,全年无人身伤亡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四、坚持踵事增华,谋篇企业发展布局 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禀赋,谋划生态产业布局。一是赓续江源库都尔。依托库都尔河被水利部确定为黑龙江中国侧源头,建设黑龙江源头“打卡地”,发挥库都尔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缘优势,融合呼伦贝尔“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着力打造库都尔旅游主业,以“一品三看”(品生态产品,看江源、看森工文化、看大兴安岭磅礴雄伟)特色发展格局为导向,在哈牙世德建造康养基地、房车基地、垂钓园以及高尔夫球训练场等康旅项目,实现“全旅 文旅 康旅”三旅融合发展。二是弘扬红色库都尔。围绕“红色引领绿色,绿色筑牢红色”主题,深度挖掘务林人的创业历程、历史功绩和时代风貌,弘扬百万亩人工林精神,塑强“红色”务林人精神的党建品牌。三是厚植文化库都尔。规划建设库都尔森工文化园,通过展示承载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林区生产建设期间的弯把锯、马爬犁、拖拉机等“老物件”,以物传情、以物叙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回望来时路、珍惜新生活、奋斗新征程,肩负起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担当”。四是建设现代库都尔。科学建设现代化“智慧林业”管理平台,在现有森林防火指挥平台的基础上,加强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推广视频监控、北斗终端、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设备,推动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智能化。实现落地上图数字化。推进森林生态监测及数据采集等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 此外,持续推进中草药种植,完成蒲公英间作70亩;常规种植返魂草、芍药等四千余亩;推动矿泉水项目前期工作;完成528吨桦树汁采集任务;成功研发桦树汁酒、沙棘酒以及沙棘籽油等生态产品,首批样品已生产完成。健全完善碳汇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百万亩人工林”碳汇项目、碳汇造林项目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合作开发。 五、坚持尽力而为,民生福祉不断提高 对牙伊公路进行了常态化修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志愿服务活动42场次,极大改善镇区环境卫生。投入20万元为全体职工免费健康体检。为工、病残职工按上年末月工资额的8.3%增加生活费。两节”期间,慰问困难职工等308名,发放慰问金43.83万元;“多助一”帮扶104人,帮扶资金7.04万元;慰问山场一线职工等575人,送生活物资12.8万元;走访困难职工家庭90余户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05万元;办理医疗互助补助金243人次,资金15.86万元。 六、坚持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不断强化 不断夯实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一是把牢政治方向,党的政治功能凸显。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21次,研究党建、生产经营等事项96项。二是筑牢思想根基,凝聚企业发展合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开展思想教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研讨5次,联合属地政府召开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1次,坚决守牢意识形态底线红线。重点做好森林防灭火、生态建设、国企改革等工作的新闻报道,在林海日报发表稿件225篇、绿网335篇、现场云6期,学习强国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36篇。在林区及驻站媒体投稿采用率位居全林区第二。按照“133251”工作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细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三是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完成了11个科场级党支部换届工作;创建评定5个“最强党支部”复评5个;慰问困难党员60人,发放慰问金6万元;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提拔科正职6名,科副职23名,其中提拔使用“80”后科正职4名、科副职11名,分别占提拔相应职务层级的66.67%和47.83%,针对14个科职岗位,采取考试遴选、竞职演讲、民主直选三种方式完成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扎实推进“揭榜领题”项目落地落实,召开动员部署会,逐级压实责任,结合8项重点任务清单,制定分解方案,持续推动“揭榜领题”工作抓实抓细见实效。四是从严管党治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1份。切实做深做实做细政治监督,结合实际,落实“14+N”重点工作要求,制定了《关于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监督实施方案》等9个专项方案,开展政治监督50场次,整改问题14项,开展提醒谈话18次。建立了林区示范性智慧监督平台,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为林区纪委监督工作智慧化奠基蓄力。全力推进案件办结,查办问题线索15件。深入开展集中治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工作,召开专题会2次,专题研讨1次,警示教育大会2次,查摆问题481项,签订“十一严禁”承诺书603份。多措并举深化廉洁文化教育,将廉洁文化与产业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一场一品”“一楼一特色”,使其成为开展廉政教育的“网红地”。五是发挥群团作用,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开通了“库森工运”微信公众号,推行使用“工惠”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了通过网上办公面向职工进行线上服务。此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工会和集团林业工会的首肯,并承办了 林区工会服务职工经验交流会。共青团组织发挥自身作用,以“青春志愿行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青年志愿等活动,不断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力和竞争软实力。 今年,我们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集团党委、集团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党建工作方法和载体缺乏创新。将党建与公司主责主业融合性开展工作的程度不够高,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融合度还不够。二是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部分基层党组织支委发挥作用不明显,没能做到履职尽责。党务工作者队伍人员偏少,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普遍偏低,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不够强,限制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三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矛盾的能力还需加强。债权债务清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不够,安全生产和劳动用工培训管理还有欠缺。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贯彻落实之年,也是公司在建设“四个库都尔”取得新成就的关键之年。 一是生态保护建设上。推进落实林地、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制度。健全完善森林管护责任体系,加强森林抚育设计质量和作业质量监管,保障造林质量、数量、成活率,全力做好防火防灾工作,确保连续36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推动生态保护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拓展“一张图”应用范围,积极推进卫星遥感、互联网、森林眼等新技术应用。 二是深化改革上。夯实前期改革成果。确保改革不反弹,同时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导向,做好改革措施的承接落实,推动改革事项精准落地。 三是产业发展上。全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沙棘产业和碳汇产业,积极筹划培育大兴安岭观山体验园、里新河矿泉水产业园、森工文化园、沙棘产业园、哈牙世德医养产业园、百万亩人工林绿色丰碑纪念园等文旅产业项目,自东而西形成全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寻求新突破。同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森林资源的潜力,使森林食品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发展模式。 四民生改善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不断解决职工群众重点、难点问题,激励和支持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带领职工群众通过劳动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继续抓好产业帮扶、项目帮扶,帮助困难职工增收纾困。 五是经营管理上。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立规范、效率、责任相统一的管理流程,持续加强现代化治理体系制度建设,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党的建设上。突出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推动实施六大工程(实施领航工程,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引领力;实施铸魂工程,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向心力;实施强基工程,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战斗力;实施求实工程,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感召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纪律建设,提升保障力;实施聚力工程,加强群团建设,提升凝聚力),不断筑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根”与“魂”,实现党委引领改革、助力经营、汇聚动能的工作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