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窦燕春简历,没有惊天的业绩,没有壮烈的事迹,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执著。1981年3月出生,2002年7月参加森林调查设计工作至今,从对森林调查三类设计的懵懵懂懂到今天我局森林调查三类设计的骨干力量。窦燕春十五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库都尔林区森林三类调查设计事业。
林区长大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爱上了绿的草、蓝的天,心里总编织着一个建设好家乡,保护好家乡的梦。于是,带着梦想,他报考了赤峰农业大学。2002年他从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带着建设家乡的青春之梦,被分配到家乡库都尔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的森林调查小队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为绿色而奋斗的人生旅程。
从事森调工作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浪漫和美妙,虽然看到工作成果时会让大家感到绿色的漂亮,但真干起工作来还真是枯燥和艰苦,但窦燕春通过几年的学习还是有着充分的思想预备的。一到单位,窦燕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虽然当时大学生在森调一线的还比较少,但他却没有大学生常有的那些自视清高。他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几年时间他走遍所在的里新河生态功能区的沟沟岔岔,森林调查业务更是出类拔萃,由一名普通的测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森林三类调查设计技术人员。
从事森调工作是辛劳的。2005年新婚不久的他一上山调查就是两个多月。那时路况差,交通不便,只有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调查作业全凭两条腿。夏季是森调的黄金作业期,炎炎酷暑,连动物都懒得出来。窦燕春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却得天天穿严严实实,拿着图纸、GPS在烈日下翻山越岭,做好调查记录,任凭汗水流在脸上、背上。为了能弄清整个功能区森林分布情况,哪里山高她就往哪里爬,哪里沟深就往哪里下。林密荆深,无路可走,他只得四肢着地,就着荆棘跟部往出去钻。为了测量更加精确,他拿着GPS爬山头、走沟岔,手上、臂上、脚上甚至脸上都留下了道道被荆棘划破的血痕;为了尽快完成森林调查任务,晚上他在蜡烛下绘图、设计、记录,早上又早早起床带领小组人员上山,饿了,啃一口干馍,渴了,喝一口山泉水。
2015年以前,我局森林资源调查任务繁重,完成时间又要求紧迫,但窦燕春就是有股倔劲,非得攻克这个难关。钻荆棘,攀悬崖,怀抱仪器,手拉测绳,凡是样点落到的地方,他都按要求精心测量。当时人手少,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但他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天天依然是精神饱满地带着他那个工组奋战在“森调战场”上。他说:“森调工作虽然辛劳,但辛劳是一种磨炼,辛劳中,我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趣;辛劳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辛劳中,我充实了奉献的人生。所以工作虽然辛劳,但我的心不苦。我为这份辛劳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