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伐”随想话森林

发布时间:2015-04-27   编辑:库都尔森工公司(林业局)  来源:  点击量:
[ 加入收藏 ] [ 字号 ] [打印] [ 纠错/意见 ]

海洋、森林、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发挥着肺的功能,是保证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初春,随着“停伐”号角的吹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所属各林业局木材生产进入倒计时,在2015年4月1日前几天纷纷落下帷幕。挂锯封斧,拆灶撤帐,平整住址,退出山林,若大的林海陡然回到了60余年前尚未开发时的那般宁静,结束了林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木材生产历程。木材生产戛然而止,森林培育拉开序幕,“务林人”放下砍伐树木的斧锯,提起植树造林的锹镐,标志着林区彻底由木材生产方式向森林培育方式的巨大转变。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与森林,息息相关,人类的文明进步与森林的兴衰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简单明了地道出了森林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森林是个庞大的、复杂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广义地说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自然状态下的森林,称之为天然林,具有复层、异龄、树种混交、植物多样的特点。物竞天择,自然调节,天然林是结构最合理,稳定性最好,生产力最高,生态效益发挥最大化的生物群落,被林学家们称之为最为理想的最佳森林模式。是单层、同龄、树种单一、植物稀少的人工林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林与人工林天壤之别。天然林自然形成,自然是鸟的天堂,野生动物的家园,微生物良性繁衍的适宜之处,是一块块纯天然的鲜活绿色翡翠。这应当是国家要停止天然林采伐,加大人工林采伐改造决策的重要原因。

森林产木材,这是人们对森林最为直观的认识,木材、木制品在人们生活中举目可见,处处都有,这是人所皆知的根本原因。其次知道森林是野果、菌类、药材等野生山珍产品的出处,其实这些仅仅是对森林浅显的认识,森林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森林生态系统重要性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仅因洪涝灾害减产粮食就高达100多亿公斤。洪涝灾害与森林密切相关,森林生态系统重要性凸显。

森林是遏制“温室效应”的神器

近代工业化高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当前大气层二氧化碳比例过大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因素总和的30~50%。“温室效应”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是会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二是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三是会导致动物种群和植物群落中物种因温度的变化而灭绝,造成整个地球处于失常状态。这样的变化又会进一步推动温度的上升,加剧“温室效应”,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温室效应”越加严重,演变成愈发不可收拾之势,后果绝对的不堪设想。

森林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氧气。经研究发现,每平方米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6公斤,释放氧气1.2公斤。经测算,每人每天消耗氧气大约0.75~0.9公斤,呼出二氧化碳0.9~1.0公斤。广袤的大林海俨然就是一台巨大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一个巨型氧气生产基地。森林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是遏制“温室效应”的神器,有效减缓“温室效应”,逐渐克制住“温室效应”。

森林防风、阻风的作用

一条疏透结构的防风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防风范围内,风速降低20~50%,如果林带和林网配置合理,可将灾害性的大风变成无害的小风、微风。

森林吸尘、过滤空气的作用

污浊的风沙尘土进入森林或林带,像透过无数层的过滤网,空气中的风沙尘土滞留在巨大复层的“过滤网”中,出来的是夹杂树木清香,混合大量氧气的洁净空气,显然起到吸尘器、空气滤清器的作用。

防风、阻风、吸尘固沙、空气过滤,是治理“沙尘暴”的利器。

森林制造土壤功能及改良土壤的作用

森林是个庞大的生物群落,枯枝落叶,动物粪便,菌类苔藓,混合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演变成腐殖质层,进而转化为优质的土壤。森林吸附尘土,过滤风沙后,经雨水冲刷,沙尘落地,加入腐殖质层中,成为新生土壤的一部分。乔木、灌木、杂草等各种植物根系盘结土壤能力非常强,并且,很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经过生物作用改良的土壤质量大为提高。比如,沙棘根系发达,萌生力强,根系上附有根瘤菌,有肥地之效,能够不断增加土壤肥力,能使劣质土壤转变为优质土壤,沙棘是改良土壤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

森林水土保持和净水器的作用

据研究,林地表面只要有1厘米厚度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仅为0.05吨,无林地高达2.22吨,相差44倍。林地内,木本的树木,草本的植物,根系盘根错节,均匀分布,形成类似毡毯的根系层。根系层中的根系紧紧抓住土壤,盘结成一体,吸收水分和养分。雨水、污水进入林地,一部分,通过根系进入树干,到达叶面,在蒸腾作用下,散发空气中。另一部分,通过根系层渗入地下,或渗流他处。污水变净水,明显具有水土保持和净水器的作用。

森林的蓄水池和空气调节器作用

森林是个天然的水库。据科学测算,树木在土壤中根系达100厘米深度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相当于蓄水池。每平方公里森林每小时可吸纳雨水20~40吨,大约为无林地的20多倍,相当于水库。雨水多时,森林可贮水,不至于产生洪涝灾害。雨水少时,缓慢释放水,保证森林较长时期内不缺水,不至于产生旱灾。森林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可贮存释放水分,可增湿加温空气,发挥水库作用同时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起到巨型大空调的作用。

森林的自然防疫作用

森林拥有自我防疫系统。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这是森林自远古到现代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对人类当然是有宜的,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时至今日,也离不开森林。可以说,人类和野生动物都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的消音器作用

森林是天然的消音器。实验测得,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由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音可以消减10~20分贝。城市街道两旁种树,也可消减噪音7~10分贝。

我国林业现状

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在世界排名分别在第5位和第7位,应属名列前茅,但森林覆盖率并不高,仅为21.63%,远低于世界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的排名更是靠后,分别在第134位和122位。因此,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林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国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安全重要性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浙江省或三个台湾省的面积,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是华北平原,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担负着东北、华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呼伦贝尔的畜牧业生态安全,是东北“粮仓”和呼伦贝尔畜牧基地的保护神,生态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被誉为地球“冷肺叶”,与被称为地球“热肺叶”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共同“吸碳吐氧”,两片“肺叶”强劲呼吸,维系地球的吐故纳新。

如果按科学方法计算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天吸收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多少氧气?科学衡量在遏制“沙尘暴”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贡献,便可充分说明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国策是何等的正确和必要。这不仅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生态安全的需要,尽管我们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林区“务林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停伐”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创举。(刘德文)